火狐直播app下载苹果版
  • 火狐直播app下载苹果版
  • 火狐真人入口
  • 火狐体育登陆
金斯盾热门关键词:
特刊丨血沃幽燕的抗战英豪:白乙化

  由夏至秋的时节里,密云水库之畔的石乡镇河北村,是人们周末闲游的好去处。而我来此,则是为了寻找一位勇士的脚印。

  站在水畔,波光粼粼;极目北望,山色苍翠。远处白云下的群山之巅,似有一条“白龙”卧于险峻的山脊之上——那便是密云的长城。

  九一八事变后,日寇很快占据东北,并扶持起臭名远扬的“伪满洲国”。豺狼欲壑难填。占我东三省后,侵略者的脚步一刻都没停下,一路南下直抵长城。日本大举开动宣扬机器,妄称长城为“满洲国界”。“万里长城万里长,长城外面是故土”,一曲广为流传的《长城谣》,道出了当年中华儿女的悲愤与不甘。

  “找纪念馆?往那儿村头。”顺着一位白叟所指的方向,一座宛如八路军军帽形状的灰色建筑物映入我眼皮。建筑物大门边,一左一右两块牌子——右边是“密云区域抗日奋斗史展馆”,左面就写着我要找的那位勇士的姓名——“白乙化勇士纪念馆”。

  白乙化,满族,1911年出世,辽宁辽阳人。九一八事变那年,他正好20岁。东北沦亡音讯传来时,白乙化正在北平的大学校园里读书。火相同的青春年华,却亲历公民蒙难、山河破碎。纪念馆陈设的相片里,90多年前的那位青年学子,戴着学士帽、穿戴学士服,目光亮堂、表情坚毅。我注视着他的相片,尽力去感触这位学子彼时“国难当头,先去杀敌,再来读书”的悲愤心境。

  抗战期间,一个“东北逃亡学生”的集体走上历史舞台。这群东北籍热血青年不甘沦为亡国奴,四处寻找抗日救国路途。他们中很多人终究挑选跟着我国救亡图存。满族青年白乙化,正是其间的代表。全国抗战迸发后,他带领一群同乡同学参加八路军,成为一名真实的兵士。

  平西、冀东、冀中……馆墙上的地图中,这些战役坐标如铁钉般楔入日军华北控制的心脏。敌人未曾料到,间隔日军华北大本营近在咫尺的当地,早已成为我国领导装备的敌后战场。1939年,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,报刊上这样一则音讯曾振作全国抗战军民——烈日当空,一队队手持蛇矛、身背大刀的游击队兵士冲出青纱帐,跃上卢沟桥,向守桥的日寇打开进攻。这支游击队,正是白乙化所带领的部队。

  1940年4月,为完结上级党委“稳固平西、坚持冀东、拓荒平北”的战略部署,白乙化授命率晋察冀军区步卒第10团直插平北敌后。该团在八路军中较为特别,因营连以上干部多为大学生,又被称为“知识分子团”。

  平北,被日军视为“满洲国的西大门”,在此重兵驻防。此前八路军几度前进,皆因敌人强壮、环境险峻而未能安身。授命之际,白乙化代表第10团官兵宣布誓词:“生不回平西,死不离平北!”

  群山之中,抗日的枪声不断。“十团白团长,人称‘小白龙’。鬼子吓破胆,抗日真英豪”,这样的歌谣被孩子们传唱在长城脚下。“小白龙”的部队在此如潜龙入海,在当地公民群众的支持下机敏灵敏、神出鬼没,打得日伪军丧魂落魄、夜不能寐。丰滦密抗日根据地,成了插在日满咽喉上的一根刺。据战友们回想,白乙化军政皆通,能文能武,颇受官兵尊敬和大众敬爱。我想,假如他能活到革命胜利,一定是位战功赫赫、闻名天下的战将。

  纪念馆对面便是白乙化勇士陵园。穿过牌楼,沿石板甬道而上直抵山顶,白乙化勇士雕像巍然矗立。其实,勇士的献身地并不在这里,而在离此约2.5公里处的长城关隘鹿皮关旁。1941年2月4日,白乙化指挥部队将一队伪军逼入此处。在巨岩上指挥战役时,他不幸被子弹击中,献身时还不到30周岁。

  他的故事到此就完毕了吗?我昂首看到白乙化勇士陵园进口的牌楼上,萧克将军题写的“血沃幽燕,名垂千古”8个大字苍劲耀眼。我站在他的雕像前,顺着他的目光望去:午后阳光大方地洒满山沟,远处密云水库波光潋滟,山脚下村庄安静,人们幸福生活。我想对他说:白团长,你看,你当年想“打过长城,打回东北,把日本匪徒赶过鸭绿江”的希望,早就完成了;你想“把整个我国建成一个新的六合”的期盼,也成了咱们现在的日常。

  脱离时已是日暮。车再次驶上高速,后视镜中的密云渐行渐远,沉入群山阴影中。远处的北京城华灯初上,一片灿烂。